斷定/款識 Years | 明 MING DYNASTY |
規格 Specification |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SGD 200,000-30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5 SPRING AUCTIONS
|
明末崇禎時期,李自成的農民起義為內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為其外患;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由此也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嘩變。王朝的基業即將分崩離析,中國的文人把明朝的敗亡看成是一種自身的失敗,大部分的文人被強烈的負罪感和自責感折磨著,這種情緒使他們通常選擇隱退避世,心靈上的疾苦,使相當一部分文人大量參與到文化藝術的創作中去,寄情於物的轉變為後世文人甚至士大夫階層大量參與物化的設計改良開啟了先河銅作為當時的主要貨幣體製及戰略戰備物資,自然是嚴重匱乏;尋常人等根本無力鑄爐,有等級的文人士大夫鑄爐也不得不有所顧慮及改變;從而開啟了崇禎各類爐型的整體重新改良及設計,鮮明的時代特徵得以完美的呈現;
此爐形製扁寬而沉穩,腹部鼓圓而雙耳挺立,造型凝重而大氣,且熔鑄飽滿規整,口耳皆薄,圓熟古樸,耳孔如臥卵,爐腹垂腆而富態,乳足鮮活似妙齡,爐底沉重如墜,爐雖未著色,然數百年之燒煉,精銅之變幻,四色沉冶,密融如膏,成就為蟹殼青為基調,閃耀藏經斑光芒,瑩潤如釉,綿滑似緞。可謂佳境。為民間藏爐中少見精良巨製。款識鐫刻“崇禎庚辰年繼泉製”文範規製,湊筆似刀,字體圓熟,與明代青花瓷款識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