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款識 Years | 戰國 WARRING STATES PERIOD |
規格 Specification |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SGD 340,000-85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5 SPRING AUCTIONS |
玉璧為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典型禮器,誕生於中國玉器工藝發展的黃金時代。戰國時期,玉璧作為“六瑞”之一,是祭祀天地、彰顯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同時兼具佩飾、陪葬等功能。此璧以和田玉為材,印證了戰國時期中原與西域的玉石貿易往來,亦反映了諸侯國對玉器象徵權力與道德的極致追求。螭龍紋的流行與戰國尚武崇神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螭龍作為《山海經》中記載的“無角之龍”,既象徵勇猛與祥瑞,又暗含統治者對“君權神授”的合法性詮釋,是戰國玉雕藝術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物質載體。
此拍品和田玉浮雕螭龍紋玉璧玉質細膩溫潤,透光性佳,表面“體如凝脂,精光內蘊”,玉璧表面散佈紅褐色沁紋,過渡自然如暈染水墨,與玉質原色交融,形成的古拙韻味,為千年歲月沉澱的天然印記。邊緣打磨精細,輪廓規整,符合《周禮·考工記》“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的禮制規範。整體採用“減地浮雕”與“陰刻線”結合工藝。螭龍主體以淺浮雕凸起於璧面,龍首、軀幹、四肢層次分明;展現戰國琢玉工具(青銅砣具與解玉砂)的高精度運用。雙螭龍首尾相銜,呈S形盤繞璧面,龍首方闊,圓目凸吻,軀幹矯健,四肢屈伸有力,爪部肌肉刻畫飽滿;龍尾分叉捲曲,與雲紋交織,形成“龍遊雲海”的動態美感。背面穀紋排列如星斗,既填補空間又強化整體韻律,又體現出戰國玉雕“密而不亂”的構圖智慧。壁上雙螭龍一顯一隱、一剛一柔,暗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觀;此璧為研究戰國玉器禮制、工藝技術及神話信仰的珍貴實物。其螭龍紋樣與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玉器、河南輝縣琉璃閣戰國墓玉璧紋飾高度相似,為斷代與地域文化研究提供重要比對資料。
此戰國和田玉浮雕螭龍紋玉璧,以天工之材凝練禮樂文明,以神獸之形詮釋哲學思辨,既是先秦玉器“器以載道”的典範,亦是中華文明“玉魂”基因的鮮活見證。其跨越兩千年的物質留存與精神共鳴,為當代收藏界提供了一件兼具學術深度、美學高度與文化厚度的頂級珍品,堪稱“掌中之璧,可窺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