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款識 Years | 漢 Han Dynasty |
規格 Specification | N.G.:185g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EUR 30,000-6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4 AUTUMN AUCTIONS |
狻猊,又寫作狻麑,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錄的一種獸類。最初指獅子,後來又傳為龍生九子之一。其形象常常出現在佛教法座、銅鏡、香爐和脊獸上。
狻猊大致有三種用途。其一是佛或菩薩的坐騎、護法獸。傳説狻猊喜煙好坐,佛主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其二,狻猊被視為瑞獸。正因是護法獸,狻猊被視為趨吉避凶的瑞獸,引入人們的實際生活,逐漸又被廣泛運用於建築裝飾、民俗佳節以及銅鏡紋飾當中。其三,驅妖辟邪、鎮守陵墓、守護宮門和府邸。鑑於獅子吼的無上威力,隋唐時期人們用它的石雕鎮守於陵墓,驅妖辟邪或象徵權威。
此件玉獸以白玉雕琢而成,通體圓雕,圓眼尖耳,雙眼以雙條陰刻綫,尖耳,小鼻孔,兩腿蹬立,背有脊凸,長尾蜷于身側,身形矯健,四肢壯碩,雙目活靈活現。玉質細密瑩潤,沁色如灑金,獸身上不做過多裝飾,僅以灑脫的刀法刻劃陰綫表現肢體動向和表情,使得形象鮮活,生動可愛,小巧趁手,實爲不可多得的玩賞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