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羲國際(香港)拍賣顧問有限公司
FUXI INTERNATIONAL(HK) AUCTION CONSULTANT CO.,LTD.
成交記錄
斷定/款識
Years
明
MING DYNASTY
規格
Specification
通高:36cm
H:36cm
數量
Number
1件
1pc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HKD 2,000,000-4,000,000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2024 SPRING AUCTIONS
明代中晚期,在當時流行的凈土造像題材中,觀音菩薩表現尤其突出,他多以單獨的形式流行,是當時社會崇拜的主要題材之一。觀音菩薩具有尋聲救苦、隨類化現和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當世和來世雙重救助功用,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此時又受到明萬歷時期慈聖皇太后的特別推崇,所以更加盛行。銅鎏金觀音像明 (1368-1644)高36釐米,觀音頭梳高髻,面相豐頤圓潤,曲眉似彎月與鼻樑相連,眼瞼較寬,神態慈和寧靜,典型的明代漢地造像面相特徵。雙眼微合,俯視前方,仿佛正在冥想之中,又似在出神聆聽,尋覓眾生求助的呼聲,應聲前去解救。造像身著連帽天衣,下身穿長裙,露出裙褶和腰帶結,胸前懸掛瓔珞,手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蓮座蓮瓣圓潤。整尊造像線條圓渾,風格古樸。體態優美,整體給人莊嚴神聖而又慈祥親切的宗教美感。觀音面部及胸部鎏金保存較好,這與明代銅佛像的鎏金工藝有關,明代多採用“瀝金”工藝技巧,使鎏金層勻厚、亮澤,不易脫落。是明代金銅造像的精品。明代佛教造像藝術發展到了嘉靖時期,又回到了漢傳佛教藝術風格的道路之上,然而受藏傳造像影響的部分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是更加融合一體,使內地漢藏風格造像得到更好的發展。如此精美的觀音菩薩坐像應是明代嘉靖或萬歷年間宮廷或皇家寺院所供奉的佛教造像。明代銅製佛像基本都為範鑄工藝,即先做出模具,然後把銅化成液體,澆鑄在模具中,在其冷卻後將其取出,大致形狀已出,然後再表面進行精細雕琢、打磨鎏金等工藝。此尊觀音菩薩通體鎏金,雖年代久遠而未全脫落。如此工藝精湛、大體量造像顯然不是一般民間工匠所為,應當出自皇家大型佛教寺廟及其鑄造場所。在當今藝術品市場上,大體量佛像一直是國內外佛像收藏家和投資者垂青的一個重要品類。從稀有性、藝術性、完美程度及體量等綜合水準看,具有濃重的明代宮廷造像風格,展現了漢地造像的大器之風,是明代佛教造像藝術的精品。